古人亲属称谓的雅称
2015年02月10日 16:07
嘉应学院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鲁渊 摘 要:古人在亲属称谓中讲究礼仪,在语言方面更讲究避俗求雅,用于亲属称谓的雅称极为丰富。本文联系相关的古籍,对古人常用的雅称作简单的归纳。 关键词;古人 亲属称谓 雅称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古人在亲属称谓中,有许多雅称。讲究避俗求雅,尽量选用雅词而避讳俗词。追求高雅、文雅、典雅;避免通俗、粗俗、鄙俗。为了便于阅读古籍,更好了解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对古人亲属称谓的雅称作简单的梳理。 一、对父母 岳父的雅称 高堂 怙恃 古代父母坐于高堂之上,以示尊贵。“怙恃”,依靠。源自《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以“高堂”、“怙恃”为父母的雅称。唐。陈子昂《宿空岭峡青树村浦》诗:“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李白《送张秀才》诗:“抱剑辞高堂,将投崔冠军”。唐。韦缜《韦端妻王氏墓志》:“夫人少丧怙恃,终鲜弟昆”。《聊斋志异。陈云栖》:“怙恃惧失,暂寄此耳”。 椿庭 萱椿 萱堂 《庄子。逍遥游》载,上古有大椿,传说中的古树,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又《论语。季氏》载,孔子之子孔鲤,趋庭接受父训之事。“萱”,萱草。古人以为忘忧草。古代风俗,经常在主妇居住的北堂种植萱草。后以“椿庭”为父亲的雅称,“萱椿”为父母的雅称,“萱堂”为母亲的雅称。明。朱权《荆钗记》:“不幸椿庭早逝,惟赖母亲训育成人”。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明。朱权《荆钗记。会讲》:“萱堂淑贤齐孟母,谆谆教子读诗书”。 亲尊 亲闱 家严 家尊 父母是可亲可尊之人,“闱”,内室,为父母所居之室。 因以“亲尊”、“亲闱”雅称父母。“家严”是对人雅称自己的父亲,“家尊”是对他人父亲的美称,亦可雅称自己的父亲。宋。梅尧臣《睡意》诗:“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久别亲闱,欲谋归觐”。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携持令名归,自足贻家尊”。《水浒传》第二八回:“且请少坐,待家严出来相见”。 泰山 冰翁 均是岳父的雅称。“泰山”典出唐。段成式《酋阳杂俎 语资》:明皇封禅泰山时,张说为封禅使,其女婿郑镒,位居九品。按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提升一级,唯郑镒因岳父的关系升至五品,玄宗问其原因,镒无言以对,黄大人在一旁说:“此泰山之力也”。“冰翁”,源自《晋书 卫介传》载,晋代卫介娶乐广之女,时人称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后以“冰翁”、“玉润”雅称岳父、女婿。元。王实甫《破窑记》第四折:“不是这老泰山为人忒歹,亲女婿昂然不睬”。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有亭曰辅龙,乃先兄之冰翁所创”。 二、对兄弟 女婿 侄子的雅称 常棣 棣萼 棣华 棣棠 “常棣”一种乔木。《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烨烨,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鄂”通“萼”花托。“华”通“花”。后以“常棣”、“棣萼”、“棣华”、“棣棠”为兄弟的雅称。唐。高骈《塞上寄家兄》:“棣萼分张信使稀,几多乡泪湿征衣”。唐。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诗:“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明。陈汝元《金莲记》:“我杭城久滞,蜀道远违。岂无桑梓之怀,更起棣棠之恨”。 脊令 具尔 昆玉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是一种水鸟,鸣而求其同类,比喻兄弟有急难相照应。《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具”通“俱”;“尔”通“迩”,亲近。意谓兄弟不要疏远,要亲密相处。后以“脊令”、“具尔”、“昆玉”雅称兄弟。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脊令各有思归根,日月相摧雪满颠”。晋。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供荆州以为养军之资”。 东床 东床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载,郗太傅在京口,派门生去王丞相府物色女婿。王丞相让其去东厢自己挑选,门生去东厢,只见王家诸郎均矜持。唯有一郎,坦腹卧于床塌。此郎乃王羲之,郗公召其为女婿,后以“东床”、“东床客”为女婿的雅称。《红楼梦》第二回:“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唐。刘长卿《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诗:“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寞”。 阿咸 小阮 西晋阮咸与叔父阮籍同列名“竹林七贤”,后人称“阿咸”、“小阮”为侄儿的雅称。唐。杜甫《守岁》:“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颁花”。唐。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三、对丈夫 妻子 妃妾的雅称 夫子 夫主 所天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后用于对丈夫的雅称。丈夫为一家之主,是妇女所依靠的天,“夫主”、“所天”均为丈夫的雅称。《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妾)自身姓李,嫁的夫主姓王”。晋。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陨”。 官人 良人 佳人 玉郎 “官人”,对男子的敬称。“玉郎”对青年男子的美称。“官人”、“良人”、“佳人”、“玉郎”,后均用于妻子对丈夫的雅称。《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官人早回,休教奴久待”。《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返”。三国魏。曹植《种葛篇》:“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五代。牛峤《菩萨蛮》词:“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孺人 恭人 “孺人”,本是古代对大夫妻子的称呼,宋代以后用于官吏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后用于对妇人的尊称、雅称。“恭人”,本为宋徽宗时命妇封号,后用于对官吏妻子的敬称。宋。梅尧臣《岁月旅泊家人相与为寿》:“孺人相庆拜,共坐列杯盘”。《水浒传》第三二回:“宋江道:‘我看这娘子说来,是个朝廷命官的恭人’”。 荆钗 荆布 荆妇 荆妻 典出《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而深得梁鸿赞誉之事。“荆钗”,以荆枝作钗。“荆布”即“荆钗裙布”,均是对别人雅称自己的妻子,含有谦逊意味。宋。范成大《分岁词》:“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宋。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词:“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清。赵翼《移寓春树胡同》诗:“赁春尚未谐荆妇,祭灶仍先请比邻”。宋。刘克庄《盖竹庙》诗:“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内子 内舍 室家 室人 妇女一般居内室,帮助丈夫料理家事。“内子”、“内舍”、“室家”、“室人”均用于对妻子的雅称。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内子攀琪树,羌儿奏落梅”。汉。陈琳《饮马长窟行》:“作书与内室,便嫁莫留住”。《后汉书。烈女传。皇甫规妻》:“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明。王琦《寓圃杂记》卷上:“吾乡周伯川为人颇有风致,中年弃室人入道”。 宫禁 宫壶 宫闱 帝王内宫,禁卫森严,为后妃居处。“宫禁”、“宫壶”、“宫闱”均婉指后妃。明。屠隆《采亳记》:“得罪宫禁,力难挽回”。《明史。张升传》:“贵戚万喜依凭宫壶,凶焰炽张”。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之在东宫,为太平公主所忌,朝夕伺察。而宫闱左右,亦潜执两端,以附太平之势。”。 次室 侧室 别室 姬娘 古时称呼妻为正室,与之相对,“次室”、“侧室”、“别室”、“姬娘”为妾的雅称。《金史。海陵记》:“命庶官许求次室二人,百姓家亦许置妾”。《汉书。西南夷传》:“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北史。后妃传下》:“彭城朱氏,神武纳为别室”。清。梁章钜《称谓录。妾》:“次妻、如君、细君、姨娘、姬娘”。《儒林外史》第十一回:“(编修公)要娶一个如君,早养出一个儿子来教他读书,接过进士的书香”。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封建特权、封建礼教、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古人对亲属关系的称谓是极为丰富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亲属称谓中体现得很充分。一夫多妻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纳妾是“理直”而“气不壮”,更需要使用委婉的雅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夫一妻制度建立,男女地位平等。在现代汉语中,有关亲属称谓的委婉语大大减少,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新版) [3]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中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