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土楼
2011年04月02日 10:54
家乡的土楼 在我的家乡,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楼。它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建筑文化的宏篇杰作,是世界文明宝库的一颗明珠。 一座土楼就是一件神奇的建筑精品,一座土楼就是一方浓缩的民俗文化,一座土楼就是一城民众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历史见证。 土楼是客家人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土楼也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典型层面,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经反复揉搓、舂压,再用“大墙板” 夯筑成厚一、二米的楼墙,楼内建木结构房子,楼顶盖火烧瓦。土楼直径多在30至50米之间,一般为3至5层,高约13至20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为圆形,方形,除此之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交椅形等等,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气度不凡…… 一座土楼,聚族而居,通常住着成百上千人,不管是方是圆,就是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各种硬件设施的完善,保障了他们生活的方便、舒适、安全,并无围困、缺水、泛洪、地震、塌房等种种天灾人祸之虑。在这个“大家族”中,有它自己的由族长们组成的决策统治阶层,虽是长幼有序,但数代同堂,和合团圆,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其乐融融。他们热情淳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敬祖睦宗的传统秉性,让现代都市人自叹不如。 每一座土楼都似一个浑然一体、森严壁垒、精巧奇特的庞大城堡。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功能和作用,整座楼具有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等种种功能,俨然一个客家人居住的乐园。 就其整体功能而言,坚固厚实的土围墙,如一道天然屏障,既维护全族人聚居凝结的向心力,也为全族人在社会出现各种矛盾斗争,或与大自然搏斗中,有效地保护族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土楼尤其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土楼不论大小,都设厅堂,作为全楼活动的中心,在此可以进行宗族议事,或婚丧喜庆,或接待亲朋好友,或宴请宾客及其他关系全楼人的活动;土楼天井是楼人工余休闲的好场所;大多数土楼有门坪,作晾晒稻谷和楼人与村民室外活动之地;楼内设学堂,体现了客家人重教兴学的好传统;其他附属建筑如浴室、厕所、牛栏、猪舍等也一应俱全。功能齐全的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折射出客家社会的风貌。 土楼作为客家人的骄傲,也体现了客家民俗的独特风貌,其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 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亲关系,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 客家人至今仍保持的这种富于共同协作的家族观念的大家族制度在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土楼的造型结构亦体现了客家伦理制度的不可动摇性。在古时社会,等级森严,土楼大中小门进出的级别、廊式高低的组排以及居住的房间等,也都反映出土楼人家上下尊卑的观念。 如在福建永定土楼的振成楼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内环楼各辟了三道门,据说,平时家人进出都走左右侧门,而中门多是关闭不启的。原来,过去,只有七品官以上的人光临,楼主才把中门与外环楼大门打开,算是最隆重的欢迎和最热忱的接待。而土楼多在中轴线中心位置建一高大厅堂,作为全楼的中枢和向心点,并令楼内每环每层每间房屋都朝向中枢,则体现了客家人极大的家族向心力和统一性。 近年来,客家人多漂流在海外,分布于世界的四面八方,但是,强烈的祖根意识在他们心中从未熄灭过,土楼是他们梦想的家园,客家人永远在前行的途中回望故土,正所谓——“客归故里尤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