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育有感:兴趣是学中文的最佳动力
2012年11月15日 08:20
日前,印尼万隆曙光三语学校的陈婉婷老师发表文章《海外华文教育有感》,分享了她在印尼教授中文口语的点滴心得,现摘编如下: 我到了印尼万隆不知不觉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开始的不适应也逐渐消退了,现在我更多的是享受在这里教学的乐趣。 我在万隆曙光三语学校主要负责全校所有班级的中文口语教学(一到四年级共7个班),一周共25节课,每节课35分钟,平均每天5节课。虽然课时比中国多,但是对着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课堂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自然觉得也并不是很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基本了解了学校的大体运作,也听了当地中文老师的课,了解了学生们的上课情况。由于中文属于外语,而且比较难学,再加上我不会说印尼语,使得上课难上加难。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中文,喜欢中文。 “学而时习之。”每次上新课前,我总会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巩固学过的内容。有时用“击鼓传花”的活动,让获得花的孩子上前背诵儿歌,有时全班诵读,有时分组朗读。形式多样,孩子们都很乐于参与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外国的小孩子来说,兴趣更是他们学习中文的最佳动力。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外,更注重备教法。例如量词这一语法点,属于汉语中的一个难点,不仅外国人,中国人有时也会混淆。但是如果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小学生肯定兴趣不大,而且遗忘得快。于是我想到了用“朋友配对”的游戏进行教学。课前我把量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全部制成卡片,如“本”、“书”、“棵”、“树”等,先让学生们认读,接着把卡片顺序打乱,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让他们迅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们热情高涨,迅速在课室找了起来,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刻给老师看,当老师给与他们肯定的时候,他们兴奋得跳了起来!一次游戏过后,学生还要求再玩,而且往后找朋友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说明,学生们已经在游戏与欢乐当中掌握了量词这个语法点。只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复习,学生们一定很快把量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记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请允许我化用朱熹的≪观书有感≫前两句来表述我对华文教育的看法。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因此我觉得华文教育除了让学生学习中文这门语言外,更少不了颂扬中华文化。只有两者兼之,“天光”、“云影”的美景才能在中国以外的“方塘”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许多中国老师也会抓住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适时介绍与节日相关的历史、故事、风俗、民情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刚过不久的中秋节,是一大传统节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生动有趣的传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民间艺人流传的精湛手艺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丰富中文课堂。说说故事、读读古诗、糊糊灯笼、剪剪彩纸,学生们不仅学到语言,更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更多中华传统文化。 虽然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但我作为一名中国外派教师来到了印尼万隆曙光学校,必然肩负起这一重任。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听到他们一声声清脆的“陈老师好”,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给了我在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前进的动力。
【来源:广东侨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