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中国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
2010年05月06日 14:35

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1928年9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50年考入辅仁大学哲学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攻中国逻辑史。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81年至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其作品享誉极高,在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瑞士各国均有重大影响。

  梅 辰:我们大家都知道,学字基本上都要从小练(学)起,您是从小就练字吗?

  欧阳中石:(以下简称“中石”)我们小时候上学读书是必须要练字的,老师要求你必须把字写好。我读私塾时,到了下午就是写字,写完了大字写小字,写完了小字再写大字,来回写。你想不喜欢都不可以,所以没有什么感情因素在里面,也谈不上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的,反正是必须要干,那就干呗。(梅:那您自己有兴趣吗?)没有。小时候的规矩就是学什么就都要学好。学写字,字就要写好;学珠算,算盘就要打好;只要是学校规定的就都要学好。我小时候写的字就一般水平,算不上拔尖。

  梅 辰:想没想过要做书法家?

  中 石:没有。我给自己这一生总结了十六个字:“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v”我不知道长大以后要干什么。反正家里送我去了,我就得读。抗战时期,城里不能留了,我们就都躲到乡下去。乡下没有学堂只有私塾,我就进了私塾。整天就是读《论语》、背《孟子》什么的,先生从来不讲解,就是让我们背,后来长大了,我才发现多深的问题都在这其中,多浅的问题也都在这其中。真是受益匪浅啊!所以说那时是少无大志。后来我从乡下回到城里的洋学堂读书,几乎是见什么喜欢什么,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学,绝对是见异思迁。(梅:还是胸无大志)等上了大学才落实了专业。一上大学,老师就要我们建立专业思想,要学一行爱一行,我这才知道,哦,我有专业了。可是到了我们毕业的时候,老师又发给我们一人一辆车,告诉我们要建立转业思想。(梅:大学毕业一人发辆车?还有这好事儿?!先生哈哈大笑,用手在桌子上写了一个“转”字。)“专”字加个“车”不就是转了嘛!(笑)因为当时没这么多地方需要教逻辑的,所以我们必须转业。我师从金岳霖先生,学的是逻辑学。可我现在已经不教哲学了,我在教中国书法文化。(梅:这就是您说的不务正业。)我就想啊,你说我算是个干什么的?我说不清楚啊。(梅:站队的时候找不到列了。)对了,不知道站哪儿好。所以说是无家可归。

  梅 辰:有一种说法:认为最好的书作是在寺院里,是这样吗?

  中 石:那不能这样说。最好的书作有可能在民间,有可能在朝廷,也有可能在寺院,哪都可能有,这种说法是外行人的说法。我从师于武岩法师是因为他字写得好,慕名而去,而不是特意要到寺院里去学。

  梅 辰:您的子女是不是也从事书法研究?

  中 石:没有。他们都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的儿子是电视工作者,是制片人;女儿从事昆曲研究。我觉得学问不是自私的,不是私有的,它是属于全社会的财富。

  1985年欧阳中石先生创建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书法教育专业,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中国书法教学体系;2002年他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兰亭奖。他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融合体……”

  梅 辰:您师出名门却未能术业专攻,有遗憾吗?

  中 石:应该说毕业后,我没能搞逻辑专业,是曾经有过短暂的“离队”的惆怅。但是以后回想起来,“离”也未必不好,因为是国家的需要嘛。如果我老是别扭着,那我不知会别扭成什么样。我现在变被动为主动,就没有苦恼了,而且干什么都很愉快,我这也是与时俱进啊!……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培养文化素质的过程,并不一定非要学什么就得干什么。

  有人说我是不是怀才不遇、很坎坷呀?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种不务正业让我很高兴、很愉快,我没有遗憾。如果当年我接着搞逻辑,恐怕现在也就休息了。你看当年和我一起学逻辑的同学,他们现在很多已经不工作了,可我现在还在为社会工作,这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梅 辰: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吗?我见过的一些日本、韩国的书法作品写的也都是汉字。

  中 石:应该说是从中国先开始的,至于将来外国会不会也有,那也不敢说。韩国、日本的书法作品也不都是写汉字,也有写他们本国字的。对于书法走向世界这种说法我不同意,谈不上走向世界。世界要来拿就来拿,我们用不着非要送出去,有金子的地方,还需要挂招牌吗?自会有人来拿,不需要兜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未停止过,近年来西学东渐,这就是进步。

  梅 辰:书法是一门象形艺术,西方人怎么用书法来表现他们的文字?

  中 石:当然我们的书法在象形上更丰富一些,但也有美在里面。书法是象形艺术,也是美的艺术。对西方人来说在象形方面可能更艰难一些,但不能排除它可以有美。(梅:老子讲大象无形,怎么表现?)我们用文化来表现的形一定是有形的,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还是有形的。尽管需要把它抽象化,但要是完全抽象化了,就成了虚无主义了。我们的抽象还是可以把握的,而非虚无缥缈。

  梅 辰: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为什么人的内涵能通过字表现出来?

  中 石:在一定的意义上,书一定会体现作者的某一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说字如其人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他胖,他写的字就胖;如果说他瘦,他写的字就瘦,那就太狭隘了。过去,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要填写一张履历片,必须要亲自写,而且要用小楷。递上去一看,写得不错,可以留下;或者字写得一塌糊涂,不要,回去吧。这说明字很能看出些事情来。比如我们请某某人给我们写幅字,我们挂在家里欣赏,欣赏什么?光看字吗,看的内容多了……

  梅 辰:古时友人之间送一幅画、一幅字,不用见面便就知道对方可交不可交。他们从中看出了什么?

  中 石:我想从中大概还可以看出一些性情、心境或者说学问吧。性情是温和?急躁?清雅?这些在字中都会有所体现。但不能一概而论,拿过一幅字来,你一看写得不错,自然就会有个好印象,这就是交往的最初凭据嘛;如果字很差,你什么感觉?它总能给你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一个信息,多少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内质来的。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