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郎庄面塑
2010年08月26日 10:48

  郎庄面塑因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支奇葩”。

  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西南2.5公里处,有一个不足300人的小村——郎庄。小村西靠漳卫河,东邻黄河故道。这里,至今保留着一种闻名遐迩的古老民间艺术——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在当地俗称“面老虎”。关于“面老虎”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此地古名“狼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连绵。这里遍野荒芜,常有野狼出没,咬死小孩。人们为了驱狼消灾,便用面粉制作“面老虎”来镇家宅、保平安。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年间,有郎姓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安家,村名便定为“郎庄”。后来感到这个郎字和“豺狼”的狼字同音,凶气太重,于是就有巧手的村民用蒸馒头的面粉捏成百兽之王——老虎,来克制“狼”字,以保平安。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创新、发展和完善,终于成为一项具有鲜明特点的的民间工艺绝活。郎庄人从单纯捏“面老虎”逐渐发展到飞禽走兽、瓜果花卉、戏曲人物等无所不捏,技术上也解决了变形、开裂、受潮发霉等难题,使这项技艺成为独门绝技。目前,作品已涵盖牡丹、莲花等花卉,南瓜、西瓜、杏、梨、桃等水果,鸡、鸭、鹅、燕子等禽鸟,蜻蜓、蝈蝈等昆虫,鲤鱼、青蛙等水生动物,龙、虎、狗等走兽,马、牛、羊、猪等家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成套戏曲人物,《八仙过海》、《西游记》、《白蛇传》、《哪吒闹海》等神话人物,共九大系列上百个品种。

  郎庄面塑捏制时用普通面粉,造型时用剪刀、竹签、小梳子、毛笔等日用品,蒸熟用做饭的笼屉、铁锅,着色用普通的红、绿、黄、蓝、白、黑等颜料及少量广告色。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郎庄面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在现在已知的各种面塑工艺中,堪称独树一帜。

  郎庄面塑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面塑作品均为半浮雕式,将面发酵捏塑成形后,蒸制而成,造型浑圆饱满,简练夸张,形神俱备。作品的细部常用剪刀剪出、或用细面条、薄面片粘出、或用竹签戳画,特殊的纹路则用小梳子轧出。郎庄面塑在用色上也独具特色,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蓝等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和钴蓝、白粉点出的小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人物的眉眼须发。强烈的色相对比使面塑的色彩活泼跳动、绚丽多彩。

  作为鲁西北地区面塑艺术的代表,“面老虎”名称中的镇宅消灾的观念与图腾神秘意识和题材中所折射出的对生命的讴歌和对幸福吉祥的追求,使郎庄面塑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美术馆画家鲍家虎等专家来此考察,对这项技艺作出了高度评价,“面老虎”由此定名为“郎庄面塑”。

【来源:山东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