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传家 中华第一姓李氏先贤的神秘传奇(三)
2011年11月18日 09:21
在悠悠千古的李氏文化中,三百年的大唐李氏帝国,更是演绎李氏盛族黄金盛世。 “李氏繁衍兴盛,也应该从老子说起。”接受记者采访时,传统文化学者李新的话很肯定。 那时候,从李利贞到老子,李氏虽经历十几代,但一直没有进入繁盛时期。到了老子,老子的裔孙李昙有四个孩子,后来,因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为赵郡(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房。于是,就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后来,陇西房分为39房,赵郡房分为东、南、西3组,繁衍昌盛,人丁兴旺,都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除赐姓李氏及部分少数民族李姓外,其他李姓的分支几乎都是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中分衍出来的。 而这两支李氏中,唐朝以前,赵郡李氏的地位一直高于陇西李氏。据说,北魏孝文帝时定汉姓著姓,陇西李氏听说后连夜乘鸣驼赴洛阳活动,希望陇西李姓也能跻身高门。 后来,陇西李氏的李暠建立北凉,陇西李氏藉此开始崛起。到了李暠的后裔李煦、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父亲李昺分别任北魏、西魏以及隋朝的将军、柱国时,陇西李氏已声誉日隆而成为了显赫贵族。 到了唐朝一统天下后,李姓作为“国姓”,在愈加显贵的同时,其人口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鼎盛。300年大唐帝国,在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兴盛时期的同时,也演绎了李氏盛族的泱泱传奇。 首先,李渊登上帝位后,马上奉老子李耳为祖先,借名人提高门第。李世民登基后,又马上编写《氏族志》,以皇族的李姓为第一等。同时,大唐自开国皇帝李渊开始,一直到末期的昭宗李晔,实行大规模赐姓制度,一直绵延不断。皇帝御赐国姓,被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因此,往往是一人受赐,举族姓李。赐姓先后涉及包括汉族异性和国外异性,近10个民族、16个异性,形成了如:柳城李氏、武威李氏、高丽李氏、鸡田李氏、伐北李氏等众多少数民族李氏的支房,这就大大扩展了李氏宗族。李姓所以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正是唐朝广泛赐姓的结果。 另外,唐朝宗室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李姓族群,在政治、经济上都享有许多特权。特殊的地位,又为李姓发展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唐除武则天称帝及末代皇帝哀帝外,唐朝19位皇帝,每位皇帝多则20余子,少则也有两字,19帝合计有219子,平均每人12子,各自又分衍出许多支派,也形成了宗室李姓人口的持续加倍增长。 同时,唐朝时由于征战、权势斗争、避乱等多种原因,李姓族人开始大规模南迁,又使李姓的生存空间得到极大扩张。这其中最具影响的先后有六次:唐初为镇压“蛮獠啸乱”随陈氏父子入闽;武周时避祸南逃;唐玄宗时避“安史之乱”南迁;唐朝大将李光弼徙居金陵;唐宣宗,李派首领李德裕被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唐末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进而入两广。 唐朝灭亡后,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李昪建立了南唐,而这两个李姓王朝也均极盛一时。 李姓经历了唐代的大发展后,支脉蕃盛,族大人众,播迁也更加频繁。金军灭宋后,北方的李姓人多次大规模南迁,以寓居江浙最多,遍及江南诸省。 期间,唐高祖李渊之子,江王李元祥的后代李火德,也是传说中李氏的姓始祖李利贞的第73世裔孙,备受后世子孙敬仰,成为闽、台等地李氏家族供奉的祖先。 李火德的祖辈是汀州宁华人,当时正值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他与妻子避居于福建上杭县。李火德为人忠信,襟怀坦白、扶危济贫,深受称赞。他的三个孩子,分居各地不断繁衍壮大,除在闽、粤、桂等省发展外,有一批人渡海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现在,不仅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的李氏家族,大多是李火德的裔孙,远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缅甸、新加坡及欧洲各国的李姓华侨,也大都归于李火德门下,因此李火德被称为“南方陇西李氏的一世祖”,又称其为“陇西入闽粤始祖”。福建上杭的李火德祠已成为南方各省和海外李姓寻根的大本营。 李姓向海外发展,早于向台湾移民,除了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在唐至五代形成的越南李姓和朝鲜李姓外,最早的是明朝初年,由福建徙居日本的李姓人。他们熟悉水性,善于驾船。还曾受琉球国的派遣,作为出使明朝、清朝的通事。而李姓远涉重洋到大西洋彼岸的欧美各国,至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待续——文/李朝栋)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