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遗址垒璜土
2012年08月07日 14:54
如今璜土镇的名称,是由古时的“黄土”演变而来。悠悠上下五千年,虽然中国的 朝代不断更替,但一直是农业社会,劳动人民对生长五谷的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 情。古代的神话传说将黄土人看作是富贵者的代表。《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应邵 《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 古汉语中的“黄土”有坟墓的含义,璜土镇的出典也在于此。璜土集镇西南的西贯村境内有 座姬墩山,高仅18.8米,周长282米。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个土墩。出生于璜土镇西贯村 的晚清诗人、楹联家金武祥在《姬 山考》一文中说:“吾邑西偏邻武、阳两邑境,率田野平旷,见有土阜隆然而高者,辄以山 名之,实皆古墓之即于湮没者也。”据金武祥考证,姬山俗称姬光太子墓,吴王阖闾有四个 儿子,太子终累,未立先卒, 葬于此地,终累的弟弟夫差后来接替了王位。姬墩山就是吴太子终累之墓。 姬是周朝王室的姓氏。周人祖先黄帝,相传所居姬水,以此为姓。在距今3200年前 的商代晚期,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从陕西岐山下的周原,远奔江 南荆蛮之地,创立吴国,定都梅里(今锡山梅村)。 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馀昧死,按传统应由其弟季札接替王位,季札礼 让,由馀昧子僚继承王位,称为王僚。吴公子姬光是馀昧大哥诸樊的儿子,他认为, 季札叔不受王位,理应轮到自己,不应由老三的儿子王僚接替。他在伍子胥的帮助 下,收买了刺客专诸。专诸将匕首藏匿于宴席上的鱼腹中,突然取出,刺死王僚, 姬光自立为吴王,称为阖闾,迁都姑苏。 据考古资料证实,土墩葬是古代吴国的一种独特的葬法。墓地一般选择地势高爽的 地方,如高坡、丘陵、平地的高处,一般不挖圹穴,只是对地面以上加以平整,将死者 及随葬品置于地面,然后用土加以掩埋,平地加封,形成馒头状的土墩。如周庄伞墩的 吴王八子墓也是如此。 当时,吴国人之所以采取土墩墓葬制,与这一带所处地区雨多、潮湿、水患严重的 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为了防止水淹,自然要将墓置于高处,不用木质棺椁,只用 石板隔潮。虽然如此,土墩墓中的尸骨经过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浸,早已腐朽无存。 这样的土墩墓,远远望去,只是一堆“黄土”而已。 姬墩山南麓有姬光庙,殿宇巍峨,较为壮观,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光绪 三年(1877)这里重建庙宇,前后?各10间,侧厢2间,庙内祀姬光太子神像以及 关帝、城隍等菩萨。庙前有戏楼。清明节为庙会日期,至今沿用下来。 地方史志记载:璜土镇境域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属吴季札封地延陵;楚考烈王十 五年(公元前248)属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秦属会稽郡延陵乡;汉属毗陵 县;晋改属晋陵郡;南北朝时属利城县;隋代并入江阴县。宋、元、明江阴分成17 个乡,黄土属良信乡。 金武祥曾留下了不少咏吟家乡风物的诗篇,如《咏大岸蟹》:“玉爪金脐物产殊, 水乡清绝一尘无。月明露冷风初定,白水如银吐连珠。”《篁村归》:“篁市人归 路向西,沿溪斜上绿柳堤。行行一片浓荫里,惯听黄莺不住啼。”《过五桥》:“ 溯回泳鲤乘东风,水郭烟庄接大通。遥指如虹又如月,青山在望有无中。”《碗墩 山》:“一丘荒翠剩苔斑,覆坡居然也称山。始信搜神干宝记,有时金碗出人间。” 古时,黄土设立传递公文的急递铺(驿站),集镇跨桃花港有黄土桥。1927年,当地 士绅高尔康等倡议黄土的黄加斜王旁,意思是以美玉饰其土。同年,邮政启用“璜 土”邮戳。从此,璜土镇名一直被沿用下来。
【来源:中华五千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