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老北京的毛猴
2016年01月29日 16:13

毛猴艺人孙怀忠作品《迎亲》


毛猴艺人孙怀忠作品《迎亲》


毛猴作品


毛猴作品

  猴子是自然界的精灵,也时常被称为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近亲,它精灵古怪,机敏活泼,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它,由它而产生的艺术形象、作品比比皆是。

  在北京,有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叫做毛猴。毛猴不是真的猴子,而是一种工艺品,在过去,它是北京孩子最重要的玩具之一。

  相传清道光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拿给师兄们一看,也都说极像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觉得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气。就这样,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

  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微乎其微的材料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让毛猴迅速风靡北京。毛猴是平民百姓的玩意儿,即使再贫穷的家庭都能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在老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必有的一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简单中夹杂着精致、朴素中饱含着韵味,北京毛猴在数百年间依靠着它无穷的魅力从一代孩子传递到另一代孩子的手中。

  老舍夫人胡絜青曾经形容它“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毛猴以模拟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反映市井生活为主。毛猴的制作材料全是中药材,可能和它的起源有关。包括辛夷、蝉蜕、白芨、木通等,辛夷是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做毛猴的身子,蝉蜕是老百姓俗称的知了壳,做头爪,木通是一种药材,做草帽。白芨是最早制作毛猴需要的胶水,把它捣碎了,兑点水一加热,就可以当胶使了,不过现在都改用乳胶了。

  制作的工具同样简单,一把刀、一把剪、一把镊子。制作毛猴时,先用剪刀把辛夷的头尾去掉,再剪下蝉蜕的头爪,用镊子夹着蘸了乳胶粘上去。等胶水干了后,一件毛猴作品也就完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发达,许许多多的手工艺品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只剩下记忆。而毛猴却留了下来,在今天依旧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毛猴的用料虽简单,但是手工艺人们用他们的巧思赋予了毛猴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凭着对社合上各种人物形象的观察和个人的感性认识,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做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过去,毛猴作品主要以反映各个行业、民情风俗为多,有剃头的、掏粪的、倒水的、推小车的、卖糖葫芦的、算卦的……有的能成为一组完整的艺术作品,如“县官出巡”、“娶亲行列”等等。让“毛猴”模拟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通过多样的肢体语言,再现中国风土市井文化;同时蕴藏丰富的幽默与诙谐,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记录人生百态。

【来源:《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